□本報評論員 高雲君
  黨的十八大,明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,強調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,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是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統一部署。依法治國,正成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鮮明標誌。推進依法治國、建設法治中國,提升全社會的法治意識是基礎,而全社會法治意識的養成提升,政府理當發揮率先垂範的作用。
  據媒體報道,去年2月4日,四川省政府第2次常務會議學習《憲法》,開啟了省政府常務會議常態化、制度化學法,截至本月初已學法49次。省委、省政府還要求各級各部門建立健全定期學法制度,制定年度學法計劃,定期舉辦法制講座、集中培訓講授法律知識,開展形式多樣的學法活動。
  不學無以明理,無以知法。學法、知法正是培養法治意識的前提和基礎。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,群眾的法律意識日益增強,可有些官員的思想意識還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。不學法,不懂法,在為政一方時率性而為,胡亂決策,小則影響一方民眾的生產生活,大則激化官民矛盾,危及社會穩定,造成災難性後果。因此增強官員學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勢在必行,要建立完善科學的學法評測機制,提高領導幹部法制水平和法治意識。
  學法、知法是為了守法、信法。守法、信法是法治意識的最好體現。沒有守法的政府,就不會有守法的公民。要讓老百姓守法,政府首先須守法。讓老百姓有法治意識,政府首先要有法治意識。從頂層設計入手,省委出台了《四川省依法治省綱要》,又制定了依法治省指標體系,全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決問題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,夯實治蜀興川的法治根基。這正是法治意識的直接體現。
  “法者,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”。法是把國家最大的信義昭告天下,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。反觀有的地方,法律規定抵不過紅頭文件,紅頭文件抵不過會議紀要,會議紀要抵不過領導批示,領導批示抵不過上級招呼。這是人治不是法治。一些地方政府、地方官員公信力很低,是這些地方政府、地方官員不嚴格依法辦事、不信法守法累積起來的結果。為什麼這些地方一旦有“風吹草動”時,政府講的話百姓不信,反而信網上講的、手機上傳的?這便是主因。
  政府帶頭守法是建設法治國家最起碼的前提。沒有政府的法治化,就不可能有社會的法治化。十八大強調提高領導幹部的“法治思維”,就是要以此取代過去的長官意志。培養法治意識,政府率先垂範,關鍵就體現在政府應帶頭守法護法上。概而言之,就是政府法定職責必須為。再有就是法無授權不可為,政府的權力是一國之民通過法律授予的,法律沒有授權就不能做。
  利益多樣、觀念多元的今天,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全面深化改革,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,必須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、規範發展行為、促進矛盾化解、保障社會和諧。這當中,政府率先垂範至關重要。這不僅利於解決具體問題,更利於在全社會形成對法治本身的崇尚和信仰。只有“合不合法”、“合不合法定程序”成為各級領導幹部的日常用語,學法信法守法才會成為全體國民的自覺行動;只有政府和公民都善於運用法治思維、法治手段,法治中國的建設才可能成功,依法治省的目標才能真正實現。
  (原標題:推進依法治省 政府當作表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y39jyffx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